关于长沙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 2020-07-08     来源: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大小:

2020年1月6日在长沙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长沙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现代化长沙和“三个中心”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预计数,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减排指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预计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可达到年度预期。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深入贯彻《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全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668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三一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功举办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以上。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质升级。制定楼宇经济、快递业、总部经济等支持政策。快递业务量达6.4亿件,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11%以上。新增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8家,“四上”服务业单位达5411家,增长9.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密集出台高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正式启用。移动互联网产业全年营业收入有望破千亿大关,3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长沙正式获批国家军民融合重点区域。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均增长37%以上。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增长61.2%。

(二)“两年”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产业项目全力推进。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持续推进“五个一”调度机制,健全“六张清单”台账管理机制,强化新引进重大招商项目跟踪协调。开展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季”行动,安排3轮18场次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4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0.4%,其中,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57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22条产业链新引进计划投资过100亿元项目4个,计划投资50亿元-100亿元项目5个。省“五个100”工程项目任务全面完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落实“四大专项行动”。再次向区县(市)、园区下放市级权限136项,取消权力事项10项。编制公布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6张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依申请六类行政权力事项“一次办”“网上办”比率分别达97.8%和97.4%,251项高频事项实现全链条“一件事一次办”,“我的长沙”APP上线运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预计为市场主体减税217亿元,减少电费支出10.5亿元,降低社保成本31.5亿元,兑现各类奖补政策资金30.4亿元。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在全国工商联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位列“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进入2019年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研究成果前50强。

(三)内外需求实现稳步增长。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园区总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长18%以上,均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3%,制造业(含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1%。消费市场亮点纷呈。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腾讯联合瞭望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长沙位列中国十大夜间经济影响力城市第三位。高端消费平台支撑有力,宜家长沙荟聚综合体正式开业,长沙国金中心月均销售额超过3亿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超过8700亿元,增长20%,11家企业获评2019年度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外贸进出口显著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9%,进出口总额增长40%以上。外贸主体快速增长,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600家左右,增长20%以上,全年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贸企业达41家,黄花综合保税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额增长100%以上。

(四)改革开放呈现良好局面。区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牵头举办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长株潭20项年度重点合作实事稳步推进,在“三干两轨四连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污染联防联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科技交流、招商引资、交通网络建设、人才引进、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在交通体系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协作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协调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签订《长沙市与宜春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赣湘边区经贸合作产业园合作协议》。长岳合作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和观察员城市合作事项。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打造。对外通道更加完善,长益高速复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宁韶高速、江背至干杉高速开工建设,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工程南片区主体建设基本完成,蒙华铁路浏阳段全线贯通。入选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691.1万人次,增长6.5%;实现货邮吞吐量17.6万吨,增长13%,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1条。中欧班列(长沙)发运量增长189%,排名全国第五。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机大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长沙,获评国际门户城市。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深入,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组建市城发集团,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国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江六河一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多规合一”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强化10个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长沙市市民个人信用分体系。获批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城企联动普惠托育和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重点推进城市)等试点。

(五)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城市品质再上台阶。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长沙西站铁路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4号线实行试运营,3号线、5号线实现试运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公里,日均客运量突破100万乘次,市民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居全国第4位。全力推进电网“630攻坚”,长沙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供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实现企业不拉闸、居民不限电。完成棚改13758户、老旧小区改造50个,获批全国城市体检评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租赁等试点城市。深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增绿地450公顷,新建公园70个。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社区全覆盖,餐厨垃圾全覆盖收运处置全国领先。重大片区呈现新貌。湖南湘江新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新增市场主体3.3万家,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6家。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一圈一廊一街一镇一区”的科创空间格局,新增科创企业900多家。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马栏山研究院、中国联通国家工程实验室、腾讯智慧文创产业基地等相继落户。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出台,以黄花机场为核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加快建设,圆通速递华中管理区总部基地、顺丰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高铁会展新城基础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启动建设,全年举办展会42场。湖南金融中心南中心基本建成,新入驻金融机构及配套企业129家,湖南基金小镇新增基金机构80家。南部融城片区加快建设,全省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落户,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大力发展“四型”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一县一特”六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快,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增至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2.8万家。命名第二批长沙市特色小(城)镇12个,新型城镇化工作获评全省一等试点地区。全面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椒花水库建设全面启动,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1.9万人,新改建农村公路1209.67公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六)“三大攻坚战”有序有力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基本可控。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可控。清理整合融资平台公司121家,市轨道集团“去平台、市场化”转型经验成为典型样板。脱贫攻坚强力推进。统筹抓好市内精准脱贫、市外对口帮扶,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6764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65人,改造农村危房1359户。持续推进龙山县对口帮扶和7个国家贫困县“携手奔小康”,实施扶贫项目379个,投入资金3.1亿元。污染防治稳步实施。严格落实“六控十严禁”措施,空气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湘江干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一江六河”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绿心地区工业企业全部退出,169个年度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达5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

(七)民生福祉得到切实增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增加政府冻猪肉储备规模及投放力度,全年完成生猪出栏344万头,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着力保持就业稳定。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实施“无欠薪”攻坚行动,制定“促就业22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任务圆满收官。两年建成“15分钟生活圈”438个,新建停车场341座,改造新建农贸市场134处、社区门店107个,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共计1760.5公里。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分别实现“15、14连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实现“9连调”。公办教育供给增加。增加公办幼儿园16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60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5.2%,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43所,新增学位4.7万个。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建成开学。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村卫生室83个。城乡低保、儿童福利保障全面提高。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敬老院照料护理区30所。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成全民健身工程600处,建设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0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接待5000万人次。此外,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综治、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稳步推进。长沙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落实人大决议作为重大的责任、重要的任务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长沙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长沙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深入了解和及时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将建议、提案转化为政策举措,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推动解决了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需增长放缓,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产品供给仍然不足,消费稳定增长面临挑战。二是农业发展基础仍需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仍待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三是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营商环境仍有不少瓶颈和堵点,实体企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四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制约仍待突破。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不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五是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挑战。居民持续增收制约因素增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百姓烦心事操心事仍然较多。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又要紧扣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相关政策,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长沙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度变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内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中央将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长沙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将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中长期专项债将增加发行,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为提升投资增量、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带来利好;着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长沙可以依托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对接,争取主动扩大优势。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省委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给作为“一带一部”首位城市的长沙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国家支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长沙做大城市体量、优化发展格局,提升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同时,长沙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更加清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基础不断强化,重点发展平台拉开框架,城乡均衡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较为充沛,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依然巨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备有力的支撑保障。

做好2020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省委“全面小康决胜年”为引领,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现代化长沙和“三个中心”建设,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指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2019年统计部门反馈数据0.3个百分点,制造业(含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0%,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减排指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要求,加快构建领域更宽、融合更深、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持续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以产业链为抓手,以“五个100”工程为载体,做好统筹管理、节点管理和跟踪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服务体系。聚焦“价值链、供应链”,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精细化招商服务,切实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强化项目建设“六张清单”管理,在投融资、征地拆迁、审批服务等关键环节继续做好保障工作。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引导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重点围绕制造业支持不少于50个科技重大专项,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加快推动“八大应用场景”落地。实施领军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抓好“入规、升高、上市、扩面”工作,争创一批新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力争智能化改造企业突破1000家。加快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5G应用示范区和普及先行区,新建基站15500个,构建长沙特色的5G应用产业链。三是加快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做好总部企业认定和奖励工作,加快建设高技术服务业、移动支付、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一批总部基地,力争引进和培育年税收过亿元的总部企业不少于30家、楼宇不少于50幢,成为全省总部经济增长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鼓励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创新,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做大产业支持基金,落实企业上市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产业,推动长沙和包支付产业园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省级、市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四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前后端,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设备采购、品牌运作、科技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性装备企业,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以服装、家居等为重点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鼓励快递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三智一自主”,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做大。抢抓长沙智能制造装备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契机,强化集群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再打造2-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六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园区整合,促进园地融合,鼓励园区开展“亩产论英雄”改革,完善以投资强度、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企业满意度测评等指标为主的精准考核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调区扩区,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升级版。

(二)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引导投资向重点领域集聚,系统推进消费升级,稳定社会预期,筑牢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一是聚焦关键领域增加有效投资。2020年拟铺排重大项目1340个(不含预备项目),年度投资3651亿元,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环保、能源等领域储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00亿元,加快长株潭“三干两轨四连线”、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长赣铁路、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产业方面,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300亿元,加快三一智联重卡、桑德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园、长沙智能终端产业园比亚迪生产基地、格力冰箱洗衣机等项目建设。民生方面,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350亿元,继续推进“健康长沙”PPP、棚改、老旧小区改造、椒花水库等重点工程。环保方面,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60亿元,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配套管网建设等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实施亮化工程节能改造、园区绿色化改造等工程。能源方面,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10亿元,加快建设现代化长沙智慧电网。二是强化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抢抓专项债申报机遇,加快已申报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深入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合作的“十大工程”,确保贷款投放到位。对于具有收益的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以及片区开发项目,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开发权等方式鼓励平台公司承接项目。鼓励民间资本以PPP等方式参与重大战略投资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银税互动”,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焦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家政等消费领域,紧抓政策对接,确保各项促消费政策尽快落实落地。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优化景区配套,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活跃假日经济。围绕打造“24小时城市”,培育4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70个夜间经济示范门店、18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夜消费名片。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推进养老消费、托育消费的供需对接,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扎实推进城企联动普惠托育服务。稳步推进全国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产品下乡展销,有效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四是切实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强预期管理,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稳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信心。密切关注舆情走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化解可能影响预期的重大风险隐患。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做好市场保供和物价稳定工作,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三)积极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以更深层次改革和更大力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改革创新真正成为建设现代化长沙的强大引擎。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巩固和深化“四大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出台长沙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双对标”“指标长”制度落地落细,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涉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长沙扶持通”功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办理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开办“7410”,即7份材料、4个环节、1天办结、0成本。积极打造“24小时全天候办理”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社区就近办。积极建立以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的政务数据库和数据应用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全城办事“一证通办”“一码通办”。将中介服务纳入网上中介超市,推动政府采购限额以下中介服务项目和事项在中介超市办理。深入推进水电气综合窗、“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竞争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效探索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统筹深化市与区县(市)事权和支出责任、公共资源交易、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不断完善诚信体系,加快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建设,扎实开展联合奖惩等信用应用。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四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加快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国V谷、种业硅谷建设,推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加强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争取在工程机械、生物种业等基础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产业领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智能工程机械、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3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新组建一批市级创新平台。结合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在碳材料、网络安全、新一代半导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00家以上。加大育才引才力度,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长沙杰出创新青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支持海外专家引智项目和国际先进适用技术100个,引进海外人才100人。发挥长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房价洼地、宜居宜业等优势,制定政策推动“湘才留长”。

(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紧紧围绕“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等定位,积极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交流,在开放崛起战略中凸显省会担当。一是积极打造“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支持黄花机场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增开国际航线和常态化货运班机,新开通5条以上国际全货运航线,积极申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空铁一体”建设,打造机场与高铁、地铁、磁浮、城铁之间的快捷换乘体系,加快机场周边集疏散路网建设。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推广国际贸易进出口主要业务一体化通关模式,全面提升空港口岸便利化水平。积极发展临空偏好型产业,依托黄花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对外交通联通和集散能力。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促进区域高效联通的“大交通”格局。推进长赣、长益常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强长沙高铁西站、宁乡高铁西站设计对接。加快宁韶、江干高速建设。建成霞凝港三期工程南片区并投入运营,配合完成新港铁路专用线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港铁联运优势。探索与岳阳湘阴共建虞公深水港,强化长沙通江达海能力。三是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保持中欧班列(长沙)、“五定”班列(轮)平稳高效运行,积极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合作,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园区,打造以俄语国家为中心的进口通道集聚区、以非洲国家为中心的出口产业转移通道集聚区、以金霞经开区为中心的大宗矿产资源交易中心。拓宽中非经贸合作渠道,支持建设中非经贸孵化基地,推动非洲国家来长设立代表处。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加快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中西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四是深度融入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七届会商会明确的事项和要求,与沿线城市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共治、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接,积极争取和承接创新资源、优质产业项目转移,努力打造内陆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抓紧做好“三干两轨四连线”、人社服务一体化、“移动支付第三城”支付示范城市建设等30项年度重点合作事项,努力打造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五)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城乡高端要素集聚和双向流动能力,提高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一是推动城市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围绕湖南湘江新区“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高铁西城、梅溪湖二期、洋湖等片区提档提质,加快大王山旅游基础设施、恒大童世界等项目建设,实现湘江欢乐城开园。推进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建设,推动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检验检测产业链,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重点建设和运用好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后湖国际艺术园等平台载体,推动中建智慧谷、岳麓科创港、科技创意园等项目投产达效。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产业提档升级,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5G通讯与超高清、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应用,加快建设视频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试验平台,推动爱优腾、中国联通视频内容基地及南方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高端水果集散中心,进一步做实跨境电商产业园及世界海鲜产业园、进口药品产业园,推动免税购物、娱乐消费、临港酒店等空港商业逐步完善。推进高铁会展新城高端会展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抓好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城际空间站、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等项目建设,办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国汽配会等重要品牌展会。发挥湖南金融中心的平台优势,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基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100家以上,完善“基金+基地”模式,推动“湘信融”服务平台更好发挥作用,争取湘江基金小镇进入全国创投市场。有序推动南部融城片区建设,继续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分类分批完成绿心退出工业用地处置,基本完成用地处理目标,着力打造天心数谷、跳马文旅康养小镇等产业平台。加快金阳新城、金洲新城的规划建设,尽快明确发展定位、管理机制、产业方向,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稳步推进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建设,启动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2号线西延二期建设,实现3号线、5号线载客试运营,加快建设小运量有轨公共交通。推进公交和地铁无缝接驳,加大校园公交、社区巴士、定制公交、融城公交开通力度。加快推进万家丽路北延线快速化改造、湘雅路过江通道、中意路等骨干路网及过江通道建设,实现洞株公路快速化改造、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段(西二环至洋湖立交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龙王港、石碑大港、杨家湾、红旗渠等综合整治,完成苏托垸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加快新开铺等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工程。推进大众垸、敢胜垸等防洪综合整治,加快城乡防洪保护圈建设。持续推进电网“630攻坚”,力争供电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启动实施现代化长沙智慧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电网。三是推进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全域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完成2600个停车场数据归集、5000个路内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加快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政策,提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0个,有序推进蔡锷中路、吉祥巷、望麓园、文昌阁片区、西文庙坪、火宫殿周边、南门口片区等规划建设。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建设社区公园、街角花园20个。重点提升30条(个)河流(河段)、内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批地标级城市滨水景观河、都市亲水休闲河和乡村自然生态河湖。推行生活垃圾强制性分类,加快推进污泥生活垃圾协同焚烧二期项目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绿茶、花卉苗木、油茶、花猪、蔬菜、特色水产六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链建设,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6家,力争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2700亿元。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认定标准,实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高质量完成农村“五治”任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小型集镇生活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行政村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100%,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全面消除“一户多宅”“空心房”。

(六)继续聚焦问题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巩固已有成果,聚焦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攻坚。一是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推动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把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重点工作,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研究建立促进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长效机制。二是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保持“六控十严禁”高压态势,科学推进臭氧、PM2.5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一江六河”综合治理,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30个,乡镇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重点企业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污染地块动态化管理,有序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三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化债的各项部署要求,用好债务风险缓释政策,统筹化存量与控增量,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加快平台公司转型,推动信用评级提升,具备条件的区县(市)平台公司力争达到AAA资信资质。完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建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持续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民生领域的补短板工作,抓好重点民生实事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坚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加大创业培训和孵化力度,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补贴类培训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3.7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年内动态清零。二是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及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深化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普惠养老设施建设,建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家,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居适老化改造1000户。扎实推进全国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建设,筹集租赁房源2.5万套,重点解决特困户、新市民住房需求,完成棚户区改造5116户(长沙市主城区2020年拟实施的主要旧城改造项目见附件3)。大力提升福利、慈善、红十字等公益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区县(市)社会福利中心、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质改造村级儿童之家35家。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公办幼儿园发展新模式,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3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5所,义务教育学校学位4万个。启动湖南信息职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统筹建设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或普特融合学校,新建社区学习中心20个。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筹建民办职教园。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遴选市级卓越教师1000名。四是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深化综合医改工作,着力推进“三医联动”,完成电子健康卡“一卡通”上线应用,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打造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健康长沙”PPP项目建设,建成市一医院新住院大楼,新改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社区)卫生室20个。优化公共卫生体系,完成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免费筛查5万例,扎实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救治、120应急救援、妇幼保健等综合体系建设,确保群众均衡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五是大力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深化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新建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实施长沙城市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境内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擦亮“快乐长沙”“橘洲焰火”“夜色最长沙”等城市品牌。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中心建设,打造全民健身基地(中心)7个;扎实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建成社会足球场地80片;办好国际马拉松、国际铁人三项赛及网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六是着力提升城市安全和运行保障水平。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大重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食品安全抽检量达到每千人6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建设“平安长沙”。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工作,完善能源及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体系。打造“一圈二场三道”升级版,提升“15分钟生活圈”服务水平。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同时,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加强监测评估和统筹调度,进一步找差距、抓落实,一项一项梳理分析、精准施策,确保约束性指标坚决完成、预期性指标有更好结果。做好“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区县(市)规划、园区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推动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融为一体、相互支撑。

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