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水稻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26年)

发布时间 : 2022-11-28     来源:隆平水稻博物馆     字体大小:

隆平水稻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水稻文化科技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以“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为宗旨,致力于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宣传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弘扬袁隆平院士科学家精神,定位成为国际领先的国家级农耕文明展示窗口和青少年感知体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综合水平,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隆平水稻博物馆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定位、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个方面,对2022至2026年间的工作进行谋划部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奋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作出积极贡献,特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文博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数字化水平。强化藏品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扩展公众教育职能,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新长沙和文物强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特色发展。努力建设博物馆现代化治理体系、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文物资源潜能,实现文博场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博物馆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思想,大力倡导“一切为了观众,为了观众的一切”工作理念。

3、坚持服务至上。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标定位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为基本遵循,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5年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 基本实现管理运行数字化, 促使办馆水平显著提升,人才队伍更加优化,科研能力明显加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博物馆稻作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进入全市博物馆先进行列,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1、加强政治领导,牢牢把握文化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在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中行稳致远。

2、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博物馆“收集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全面激活博物馆事业发展活力。

3、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展览策划、社会教育、文物利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机制。

4、拓展和提升博物馆协同发展,主动与怀化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江西德安袁家山科普基地、海南三亚国家稻作公园实行联动发展,促成“一体三翼”发展格局,促进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及杂交水稻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5、推进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契机,加强馆校共建,方便周边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途径便捷化、内容科学化、过程标准化。

6、大力营造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探索建立学术研究发展新机制、新格局,打造高水平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岳麓山实验室等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的合作。

7、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全方位满足博物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等发展需求。

四、主要任务

1、推进党建聚合力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馆党组主体责任,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湖南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2、推进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促进公众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本馆观众服务工作流程和标准,丰富公共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目标观众,特别是特殊人群,进一步推出人性化服务措施;完善公益性岗位讲解员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培训,提高讲解员重宾接待、礼仪服务等素养。招募优秀社会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重点招募外文讲解志愿者,并加强培训和管理,全方位提高服务观众的能力。

3、推进展陈提升工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讲好“院士故事”传播“稻作文化”。加大陈列展览与科技的融合力度,探索“互联网+”博物馆展览的新形式、新业态。对隆平厅现有展览内容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力争将其打造成湖南省“十四五”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发挥博物馆临展厅作用,加强行业博物馆的交流互动,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临时展览。

4、推进藏品征集保护工程。加强与大麓古玩城、省考古研究所和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建立友好单位,定期汇总征集线索,做好藏品征集工作继续与袁院士直系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建立亲密关系,想方设法征集袁院士重要物品资料,健全袁隆平院士藏品体系。根据《隆平水稻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完成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完成标准化库房建设,进一步提升文物藏品保护水平。

5、推进社会教育品牌工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稻博特色和袁隆平院士科学家精神开发系列课程体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与辖区中小学开展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作文化项目化学习,完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研学课程;开展送稻作故事、袁隆平故事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科研院所等品牌服务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全国粮食安全宣教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各类基地作用,组织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国际博物馆日、世界粮食日、袁院士诞辰纪念日等节点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6、推进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推动研究型博物馆建设。围绕博物馆发展确立重点研究方向,探索科研团队建设新模式,跨专业跨部门,打造由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整合资源,加强袁隆平院士科学家精神谱系研究,编印中国水稻历史科普读物,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7、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整合资源,以博物馆为核心景点,以“隆平水稻文化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编制景区创建规划,对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完成宣传片拍摄,力争在2024年前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完成《隆平水稻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方案》编制,打造隆平水稻博物馆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包含1套藏品管理系统和1套文物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基本完成本馆核心数据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工作,并实现馆内数字资源的共享。完成179件(套)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50件(套)可移动文物的二维高清拍摄,馆藏25件/套(8750页)纸质书籍类珍贵文物的扫描并制作成可翻页阅读的电子书;依托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开发1套“精品文物赏析”资源和1套二维码导览功能。定制1个数字文物展柜,立体展示袁隆平获得荣誉“共和国勋章”。

9、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工程。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做好文创产品开发登记及文物元素提取,推出有内涵、有特色、有品质的隆平水稻博物馆文创产品,实现让文物“活起来”,打造一座行走的“水稻博物馆”。继续联合文创公司开发农耕文化相关的系列文创产品。

10、推进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严格博物馆干部职工资质,提升综合素质,将职业操守和道德作风作为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博物馆干部队伍。制定《隆平水稻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加强岗位管理,创新专技人员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壮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参加区中青班培训,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保障措施

1、政治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方向,落实党和国家、省市区委、政府发展文化事业的战略要求,贯彻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2、组织保障。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业务,以党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为规划科学有序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3、安全保障。坚持文物安全、人员安全的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保障安全设施设备,坚持安全演练和专题培训长效机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为规划实施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4、资金保障。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体制,大力争取并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在科学规划基础上,争取政府加大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支持。坚持勤俭治馆,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博物馆。

隆平水稻博物馆

2022年11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