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 2011-01-07     来源:芙蓉区门户网站     字体大小:

2011年1月6日长沙市芙蓉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区长 李 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全区经济社会高速高效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努力克服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深入实施资源整合、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地位,提前近半年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586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5.6%,是2005年的2.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中部六省城区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达到23.5亿元(按老口径统计达到26.8亿元),年均增长24.5%,是2005年的2.8倍,绝对值位居中部六省城区第二、连续十年保持全省城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0年达到159亿元,年均增长9.7%,是2005年的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19.4%,是2005年的2.3倍。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始终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产优势日益巩固。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商务、商贸核心区地位日益提升。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商务楼宇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000余家,楼宇经济对财税的贡献率超过30%。特色街市初具规模,传统商贸业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各区县市首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228.3亿元,年均增长29.5%,是2005年的4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214亿元,年均增长31.6%,是2005年的4.4倍。隆平高科技园开发加速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4家,2010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三)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五年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投融资、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政府机构等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完成34家企业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顺利实施,接收安置职工2.2万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累计直接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364.6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4.7倍、3.7倍。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豪廷大酒店、中石油湖南省公司等知名企业入驻我区。成功举办两届“长沙芙蓉商务节”和十余次专题招商会,组织企业赴北京、香港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 

(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来,大力实施强西拓东战略,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乡建设大步推进。实施重点工程277项,累计完成投资62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投资80亿元,实施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拆迁腾地520亩。农村拆迁腾地近5000亩、安置9151人。新建、改建道路46公里,完成长善垸中心排渍泵站、三角塘泵站和杨家湾撇洪渠整治改造。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坚持建管并重,累计投入城市管理和市容提质资金15亿元,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综合考评连续五年排名全市第一。高标准完成车站北路等6条景观街建设,完成万家丽路等14条道路交通疏导工程,开展“禁摩、规电、限货”集中整治,交通状况明显改观。突出日常维护常态化管理,市容环境更加整洁。新建站厕91座、疏浚管道43万米。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近200万平方米。整治广告招牌近30万平方米,形成“芙蓉经验”在全市推广。城市管理“人性化执法”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刊发,被评为全国市容建设先进集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浏阳河风光带一期顺利竣工,新建社区公园5个,新增绿地面积240公顷,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五)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1%和17.6%,达到23988元和16218元,是“十五”期末的1.8倍和2.3倍。人均教育支出达到2006元。新增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共530万平方米,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5079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3平方米,每百人汽车拥有量13.8台,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3倍和2.8倍。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新增参保人员13.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7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7%,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846万元,低保救助45万人次,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4万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零收费和免费职业教育,被评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和建设教育强区先进单位。连续十二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称号。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800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投入1200万元有效保障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连续八年保持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工作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推介。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各类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设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化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1000余起。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保持省级文明城区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被评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支持老干、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残联、侨联、科协、关协、老体协、老科协等开展工作,物价、工商、史志档案、机关后勤、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东牌楼、肇家坪棚户区征收全面完成,创造了棚改征收“芙蓉速度”。执行60号令的拆迁除火炬村外全部完成,新建安置房93栋、30万平方米,安置2652人。依法推进103号令拆迁工作,拆迁腾地2000余亩,转业转户2619人,启动1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朝阳二村改造第二批顺利回迁1261户。年初铺排的129个项目中,38个项目顺利竣工,28个项目全力推进,63个项目启动建设。成功举办杭州地产项目招商会,全年新引进企业78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32个,东莞银行、香港十六铺家居等知名企业落户区内。完成10条道路提质改造和20栋房屋“平改坡”工程,整治广告招牌8万余平方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6.7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名列全市前茅。投入2.2亿元完成育才二小、育英二小、马王堆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并交付使用,投入1.1亿元完成17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建成全市首个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常青树养老公寓。有效整合浏正街和府后街、都正街和解放路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万人,新增各类保险参保4.9万人,发放低保救助金1492万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0余起,“五清查一打击”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0件,实现了见面率、答复率和满意率100%。文明创建、“两帮两促”、创业富民、人口普查、食品安全等工作扎实开展。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芙蓉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刻感受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谋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达城市水平为标杆,提升思路,创新方法,提出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有效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促和谐的重要前提。民之所思、我之所虑;民之所需、我之所应。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考虑为民谋利。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抓推进的基本条件。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回避,用严谨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作,以工作绩效的好坏评定优劣。实践证明,只有顶真碰硬、稳打稳扎、敢于担当,才能干大事、出实效,创造一流业绩。高效服务、规范管理,是树政风的主要途径。坚持依法行政,推行精细管理,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才能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十一五”期间尽管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强,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有待加强。四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治安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展望 

根据《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四化两型”战略方针和市委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建成“两型”城市的总体部署,以“一带两区三中心,率先全面城市化”为总体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本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强西拓东、创新提升、和谐惠民”的发展战略,高品质打造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高标准建设隆平新城区,城市化水平全省率先,区域经济实力中部领先,和谐社会建设全国争先。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累计达到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87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45000元;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8亿美元,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经济强区。推进三产优化升级。加快建设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完成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突出发展楼宇经济,商务楼宇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培育20栋税收过亿元楼宇、40栋税收过5000万元楼宇。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引进和培育大型商贸综合体,吸纳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推进三湘南湖、马王堆等市场群提质改造和万家丽国际商务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巩固传统商贸业领先地位。集约提升都市工业。谋划隆平高科技园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产业向楼宇工业、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与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有机对接。加快建设隆平总部工业园,大力发展总部工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5个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8个以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的科技投入体系。整合区域优势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搭建公共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增强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区域经济外向度。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中外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突出引进金融产业、高端商业地产、现代服务业、总部工业等方面的战略投资者。牢牢把握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等战略机遇,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提升芙蓉形象,打造芙蓉品牌。 

(二)建设精美城区。推进全面城市化进程。隆平新城区按照“一带、两圈、三轴、四区”的功能分区,建设好浏阳河东岸休闲风光带,构建马坡岭商圈、望龙商圈,形成营盘东路、远大路、人民东路发展轴,推进科研教学区、高科技园区、商贸物流区、生态居住区四个片区开发。完善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成“一环线二高架三隧道四横五纵四桥”的路网配套建设(一环线:东二环改造;二高架:人民路与红旗路口高架、人民路与万家丽路口高架;三隧道:解放路下穿京广线、竹园路下穿京广线、荷花路下穿浏阳河隧道;四横:营盘路东延线、远大路东延线、荷花路东延线、人民路东延线;五纵:滨河路、农园路、双杨路、京珠双辅道南延线、红旗路南延线;四桥:营盘路浏阳河大桥、京珠辅道浏阳河大桥、红旗路浏阳河大桥、望龙路浏阳河大桥),形成东接黄花航空港、南承武广新城、西连中央商务区、北通长沙经开区的大交通格局,完善内外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市政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区、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承载功能。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特别是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完成马王堆、东屯渡、东岸乡的“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建设,实现“五个转变”:乡转变为街道、村转变为社区、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民转变为市民、村民转变为股民。打造宜居城区。继续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浏阳河水域生态治理,推进东岸雨污分流工程。加快东湖湿地公园、东岸社区公园等生态景观建设,提升景观绿化品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加强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8%,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提升城市常态管理水平。以全国先进城市管理水平为标杆,以文明创建为总揽,开展渣土扬尘污染等综合整治,抓好景观街建设等市容提质工程,提升市政、环卫、园林等日常维护管理水平,打造城管巡回法庭等特色品牌,推进“数字城管”进程,对开放式社区全面推行物业服务,巩固城市管理水平全市领先地位。 

(三)建设和谐名区。拓展社会公共服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建西街小学等8所学校,改造大同小学等16所学校,新增13所以上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公办或民办公助幼儿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区,教育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广泛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15分钟医疗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人口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构建适度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统筹解决社会稳定、社会安全、社会防范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和沟通反馈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充分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政策促进就业,以培训帮扶就业,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保持在1万人以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通过住房货币补贴、住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途径,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推进依法治区,扩大基层民主,健全法治环境,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将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变革、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深信,通过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一幅灿烂芙蓉的画卷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化水平全省率先。公共设施综合配套,城市景观精致优雅,人居环境温馨舒适,优美的浏阳河休闲风光带蜿蜒区内,中央商务区和隆平新城区交相辉映,洋溢着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区域经济实力中部领先。金融中心、商务中心、消费中心流金淌银,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都市工业蓬勃发展,品牌企业扎堆聚集,产业品质优化提升,区域经济更加繁荣,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全国争先。生态环境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文化生活丰富,都市民风清新,社会大局安定,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生活怡然自得、工作安心舒心的幸福芙蓉! 

三、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三届十七次全会精神,按照“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促发展,重民生、促稳定”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城区品质,创新社会管理,改善人民生活,提升执政能力,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为此,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项目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商务楼宇和高档住宅建设。全年实施续建项目35个、新开工项目104个,计划总投资达到170亿元。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地铁、城际铁路、营盘路浏阳河大桥及东延线、红旗路二期、滨河路、东二环改造、解放路下穿京广线隧道、荷花路下穿浏阳河隧道、竹园路铁路涵洞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全年新建道路9.5公里。完善隆平新城区排污管网,加快长善垸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滨河路截污管道工程建设。完成浏阳河西岸风光带二期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生态景观示范带。结合滨河路建设,启动浏阳河东岸风光带的规划设计、方案论证。 

建设高端商务楼宇。按照“投资高强度、建设高品质、产业高端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端商务楼宇。全年实施各类商务楼宇项目35个,力争新增竣工商务楼宇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东牌楼、肇家坪棚改项目在精心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启动建设,打造长沙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加快潇湘国际、东方芙蓉、东郡华城广场、湘邮商务楼等商务楼宇建设进度。尽早促成马王堆蔬菜市场和长株潭汽车站外迁,盘活土地资源,再造新的发展平台。 

发展精品住宅项目。全年实施房地产项目53个,力争竣工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以上、销售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突出核心区位优势,推进湘域城邦一期、丰盛时代、万象新天二期等高端住宅项目建设;中部区域,依托浏阳河休闲风光带的环境优势,加快湘域熙岸、鑫科明珠、长房白沙湾、旅游之家等精品住宅项目建设;东部城区,突出生态和宜居品质,加快辉煌世纪城、华夏城、东湖一号等超大型住宅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新的精品住宅消费热点。 

(二)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 

以商务楼宇为发展平台,以金融、商务办公和高端商贸业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全省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和消费中心。 

加快棚户区改造征收。完成九如巷、擎天广场、白果园等项目的征收,争取土地挂牌出让。推进报业大厦等项目征收安置进程并启动建设。加快办理蔡锷中路两厢、黄土塘、三湘南湖市场周边等项目拆迁补偿方案评估论证和用地审批手续,争取启动拆迁。完成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所有具备棚改条件存量土地的前期调查和手续办理,抓住机遇,加速全区棚改进程。加大棚改融资力度,力争完成融资15亿元以上,保障棚改资金需求。全年完成棚改征收15万平方米以上,腾地约150亩。 

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将中央商务区定位为全省的金融运营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年内启动长沙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为金融企业量身定制高品质楼宇。出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金融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企业——尤其是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保险、证券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金融企业聚集度,全年力争引进省级金融机构3家以上。优先引进会计、评估、审计、经纪等行业的省内领军企业,提升金融配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提高楼宇利用效率。从规划、建设、招商、服务等层面入手,加大发展楼宇经济的工作力度,力争楼宇经济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35%。支持引导低品质楼宇进行提质改造,完善电梯、停车、空调等设备设施,提高装潢标准,促使旧楼宇焕发新活力。提升楼宇产业发展层级,着力引进高端产业,打造金融、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楼宇产业集群,有步骤地转移业态层次低的行业。引导楼宇业主逐步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尽可能引优引强,对占有楼宇资源多而效益差的企业,要有步骤地迁出,新引进500家以上品牌企业入驻楼宇。引进1—2家国家一级资质的物管公司,带动全区楼宇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楼宇服务体系,楼宇联络站在商务楼宇的覆盖率达到100%。 

巩固提升消费中心区地位。牢牢抓住长沙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的战略机遇,全面提升消费吸纳力、辐射力和支撑力。将地铁修建期间定位为五一商圈的战略调整期,鼓励各大商场实施提质改造和环境优化。完成亿万豪乐和城改造工程。依托文化大厦二期、中国城等项目,全年引进1—2家五星级酒店。依托区内优质商贸资源,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和形象店,巩固高端消费中心区的地位。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启动8个地铁站口商业商务节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发展地铁站口经济。抓好城际铁路拆迁期间三湘南湖市场部分搬迁过渡,并做好市场改造提质前期工作。推进马王堆陶瓷建材城二次提质,加快万家丽国际商务中心、旺德府大厦、芙蓉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市场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引导新的商业圈发展,加快万家丽商圈、马坡岭商圈、望龙商圈等商业项目建设,完善商业配套。加快浏阳河产业带建设,完成婚庆文化主题园、湘菜文化街、时尚娱乐街等近1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启动婚庆、旅游、休闲、餐饮等方面的产业招商,促进相关产业向该区域聚集。推进特色街市建设,扶持品牌休闲娱乐企业发展,形成精品消费与大众消费、传统消费与时尚消费、外来消费与本土消费相结合的商贸格局。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安全消费的商业环境。 

(三)加快隆平新城区建设 

将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丰富隆平新城区的产业内涵,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机融合。 

加快征收腾地,妥善安置村民。完成隆平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统筹安排好用地指标申报审批、拆迁补偿、融资社保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争取新增保障用地指标近3000亩。完成营盘路东延线、苏宁物流园等8个执行103号令项目的征地拆迁,确保腾地3000亩以上,完成近2000亩土地挂牌出让。加快农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1号安置点主体竣工,2号安置点完成拆迁,3号安置点启动建设,建成高层保障性住房17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安置农民3500人以上。加快拆迁遗留问题处理,完成东岸乡60号令生产留地的拆迁安置工作,并抓紧进行土地处置,力争基本实现土地挂牌出让。 

发展高新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测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能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并与中心城区逐步接轨。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增长25%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74亿元、增长28%以上。 

提高投入产出,发展总部工业。加快东湖总部工业基地建设,新增4万平方米高层厂房。依托金丹科技大厦、湘茶产业园高层厂房等工业楼宇,发展高密度都市工业。加大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年内引进工业企业5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总数达到120家以上,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 

(四)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是长沙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迎检之年,要围绕创建达标,按照“常态化管理、高标准改造、全方位整治、全社会参与”的要求,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提高日常维护水平。探索“两天三班”清扫保洁和水车夜间冲洗作业工作模式。落实“3531”工程,进一步修缮改造主次干道的路面、排水、人行道、盲道等基础设施。完成营盘路两厢边坡绿化、屋顶绿化,开展浏阳河风光带一期园林绿化整体提质修复和韶山路花卉特色景观路建设。 

实施市容提质工程。加快开放式居民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万家丽路匝道、火炬二片南路等路段的交通疏导工程,完成东荷路、维力巷等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和危旧房屋改造,完成东二环沿线等20栋房屋的“平改坡”工程,启动韭菜园路等特色景观街建设和改造,建设社区公园6个、绿岛8个,新建改建站厕210座、地下通道8座。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东屯渡及农科村、新桥村的农民安置房建设,全年建成安置房25万平方米以上。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落实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畜禽养殖业基本退出。推进“两型”社区建设,实现东二环以西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扬尘污染源头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硫、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排放,加快东岸地区雨污分流的进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纠正和查处乱停、乱放、乱行等各类交通违章行为。加强广告招牌整治,建设一批广告招牌示范街。严格控制违章建筑搭建和违法住房改造。整治规范流动摊点、店外经营和早夜市。加强主干道两厢建筑物立面综合整治,取缔道路沿线城市乱象,规范市容秩序。 

树立社会文明风尚。开展“老街巷学堂”、“白领互助社”等市民教育活动。做好各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进行文明创建的正面引导。开展“真情互助,爱撒空巢”、“小红帽义工在行动”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共管城市、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为重”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 

改善人民生活。深入开展创业富民活动,推进“十百千”工程,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2000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0人以上,巩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落实困难职工和伤残军人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实现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加强住房保障,加快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1000户以上。 

夯实社会事业。新建古汉城小学等4所学校,提质改造火星小学等7所学校,加强危旧校舍改造,推广“二小”和名校联合办学模式,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促进均衡发展。加强科普示范阵地建设,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科普示范城区称号。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提升群众文体生活品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化计生综合改革,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和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奖励扶持政策。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各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防止重特大案件发生。加强舆论正面引导,防止重特大舆论炒作事件发生。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和沟通反馈机制,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信访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此外,要加强国防动员和教育,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社区居民自治。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物价、工商、史志档案、机关后勤、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加强政府管理创新 

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政府精细化管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以精细化管理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及事后评价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开展现有政策制度清理。继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范行政合同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监察、审计部门监督,对公共财政、政府投资、资源资产实行全程监管。打造阳光政府。重点推进政务公开,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定、决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监督,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从发展需要出发想问题、办事情。严肃政令,强化政务督查,提高执行力。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公共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绩效考核,严格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腐败案件。注重提升公务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起点赋予新的责任,新的目标激发新的作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诚团结、奋勇拼搏,为“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为芙蓉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